今年没有修要读很多书的 seminar(虽然修了一门但读的大多是论文),加上生病的缘故,直到接近年末才稍多了一些时间看书。希望明年能好一些吧。

  1. 艾萨克 · 阿西莫夫,神们自己
    最喜欢第二部关于三种性别社会的社会和家庭形态的描述,第一部稍逊,第三部又次之。本以为结尾会有两个平行宇宙直接的碰撞和交锋也没有出现,有一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2. 夏尔 · 波德莱尔,人造天堂
    关于酒、印度大麻和鸦片的服用体验。对波德莱尔的感觉比较复杂,尽管很美但有种让人不舒服的味道,像腐烂的艳丽的食肉花。

  3. 罗伯特 · 比特纳,孤儿的宿命
    套路的突突突外星人故事,大概可以拍成卖相平庸的爆米花片。主角有种刻意模仿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角的愤世嫉俗。

  4. M.Bear et al, 神经科学:探索脑
    修了一门 Neuroscience 的课,此前没有相关基础,所以读了这本本科生教材想形成一点简单了解。书有点旧,但对学科各分支的接受还是挺清晰的,也足够浅显易懂。翻译大概是众包的,水平参差不齐。

  5. David Deutsch,真实世界的脉络
    讨论四种作者认为提供对真实世界的有效解释的理论:(波普尔的)认识论,进化论,量子力学和计算理论。本以为只是对这些理论的简单归纳,但其实更深刻,更有创造性,值得认真思索。原文流畅优美,但翻译质量比较糟糕,译者的中文水平欠佳。

  6. 米歇尔 · 福柯,疯癫与文明
    为疯癫而作的知识考古学,大体的方向是疯癫的角色被重新定义 / 转移的过程,由理性与非理性的对话,到理性将非理性压制于沉默。看完才发现是福柯的博士论文和出道作,只能感慨才华就是才华啊。

  7. 威廉 · 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买了新译本终于看完了。真 · 嗑药 cyberpunk,无法想象在那个连互联网都还不存在的八十年代如何能设想出这样的东西,即使过了三十年来看仍然非常时髦。喜欢那个未来社会光鲜亮丽又颓靡的气质,主角们身上的自我毁灭倾向,以及文本多重的、复杂的精神内核。

  8. 戈弗雷 · 哈代,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哈代在认为自己的年龄已经 “不足以从事严肃的数学工作” 时写的散文,表达他的数学哲学思想以及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定位。虽然不认同他认为只有 “无用的” 数学才是美的这种观念,但还是被他眼中数学的意义打动,那些永恒的、美丽的、不随时间和发现它们的渺小的人类逝去而改变的东西。

  9. 罗伯特 · 海因莱因,星船伞兵
    大概是突突突外星人风格的鼻祖之一?对军校和军队生活的描写比较有趣,但文中表达的军国主义(?)思想和主角对此的由衷认同让我有些难以适应。

  10. 江南,龙族 · 火之晨曦
    为了感受一下两框如今在写什么而看的,其实还能找到一些当年的两框的痕迹,但作为一个黑粉还是有种……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的感觉。

  11. 超新星纪元,刘慈欣
    大刘在 2000 年前后的作品,旧书摊上买的。像他的大部分作品一样,大架构,宏大叙事,想象瑰丽,但因为主角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而显得更加残酷。不过总想说一个工程师为什么这样执着于社会理论的思考呢……

  12. 李娟,九篇雪
    最早知道这位作者是在微博上,觉得文笔很好。这本写的是她随母亲在哈萨克牧民聚居区做流动杂货贩的生活,没看之前真的无法想象这样的生活,非常艰苦、非常孤独,但也很美。同时也发现她不仅仅是文笔优美,有些地方其实有种阴暗和诡谲,甚至 creepy 的感觉。

  13. Paul J Silvia, How to Write a Lot
    导师推荐的工具书,讲学术写作的时间管理。原则非常简单:在自己的日程表上划出一块时间用于写作,并严格地遵守。但执行就是另一回事了。

  14. 乌力波中国编,乌力波 1109
    因为卡尔维诺的专题而买的,挺喜欢这部分。不过后面就是普通的实验文学了,算不上特别有意思。

  15. 虚渊玄,鬼哭街
    武术家和 cyborg 战斗的武侠科幻,地点在近未来的浦东,设定挺有趣。除去奇葩的日系思维回路和一些为暗黑而暗黑的情节之外,就是老虚擅长的那种商业小品吧。

  16. 庄毕凡,末法王座
    起点文,一个穿越法师奋斗的故事,说是奋斗其实是一路打别人的脸,这似乎是这位作者的爱好…… 出于惯性还是看了下去,可惜文腰斩了。

  17. 尤里安 · 谢苗诺夫,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六十年代的谍战小说,七十年代拍过电视剧。情节、节奏都很好,又有毛子特有的文艺感。最后那段抒情的温柔会心一击,读的时候在深秋的咖啡馆里听着音乐,外面下着雨天光阴冷,仿佛也能理解施蒂尔里茨一生渴望却不曾拥有的那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