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想着多看一些科幻,也补了几部很好的作品。但整理完回顾的时候觉得看了太多虚构类,希望明年多看一些非虚构。

  1. 菲利普·K·迪克,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译林出版社
    4星
    在看了复数次 Blade Runner 和一次 2049 以后才看的,觉得和电影画风非常不同,能把这个整天想着养马养鸵鸟养猫头鹰的里克拍成电影里 film noir 风格的赏金猎人,雷导也是很原作粉碎了…… 而且感觉 PKD 的叙述有种温柔的嘲讽,对这些人处境的荒谬。这里也看不到雷导那种定义 cyberpunk 的美学,电影如何拍出那种氛围也很有意思。

  2. Carl Hostetter(主编),Vinyar Tengwar 合集
    4星
    研究托尔金的人造语言的期刊,想看一些托老的未发表手稿就买了全套,但其实只有 35 期之后才开始登载这些。其它文章的作者大多是真·语言学家,内容也很接近专业语言学研究,我算是有一点 general linguistics 基础仍然很难看懂。主编的本职是 NASA 的软件工程师,不知道是如何做到语言学造诣这么深……

  3. 弗雷德里希·希尔,欧洲思想史,三联出版社
    4.5星
    非常粗略地翻了一遍,这本很难读,希尔期望读者已经了解那些思想然后他只讲它们的历史,我的阅读经历里读的人类学最早只到涂尔干,哲学最早只到笛卡尔,所以对之前一千年(主要是)基督教神学理论全程茫然…… 国内的社会科学训练大多数时候似乎只把欧洲的思想系谱追溯到启蒙时期,很少涉及它们如何植根于中世纪的土壤。比如我前段时间看的 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mathematics in physics,看这本书的时候才想到这个数学哲学问题可以看作对理性主义的怀疑传统的一部分,Wiegner 问的是数学能否正确描述物理现实,而几个世纪前的僧侣们问的是人的理性是不是 entitled to 正确理解神创造的宇宙。受科学训练的我们似乎致力于为世界提供一个不需要神就能自洽的解释体系,但我们用的词汇仍然牵连着信仰的根须。

  4. 凯文·凯利,必然,电子工业出版社
    3星
    谈论未来互联网行业和它影响下的社会发展方向。读完有点失望,觉得不如《失控》(也可能因为读后者时我还未入行)。很多算不上预见性而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趋势,而且充斥着大概可以称为硅谷梦的乐观主义。觉得这些乐观主义者崇尚技术而没有认真考虑人性,并不真的知道世界其它角落的人们如何生活,需要什么。讨论的是宏观问题却没有相称的宏观视角,仅仅局限于技术领域。

  5. 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南海出版社
    4星
    除百年孤独之外看的第一本马尔克斯的书,炫技已经熟极而流。作者的态度太冷静中立,以至于我看完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或者说作者希望我如何)看待三个主角以及他们的爱情,最后细想觉得我看出的不是赞赏,而是一种带着同情与悲悯的温柔嘲讽(特别是最后那句“一生一世”)。

  6. 亨利·米勒,南回归线,译林出版社
    3星
    只看了 50%,因为感觉再看下去也差不多…… 非常意识流,虽然是自传体,但更像是一点点叙述夹杂大量心理活动、不知道是现实还是幻想的意象(意象堆砌的效果很独特,他写的二十世纪初美国让我想起波德莱尔的十九世纪的巴黎)、对美国社会的评论、自己的回忆和想法。给我的感觉很奇怪,我没有他那种 sensitivity,所以这些文字输入给我的就像是大量我不大理解的画面和心理活动,导致有点不舒服。 3星

  7. 帕特里克·罗斯弗斯,弑君者传奇:风之名,漫游者文化
    3星
    感觉很网文,传统的奇幻套路和金手指主角。其实有点注水,但还是挺吸引人,可能因为文笔和文章基调很美。

  8. Thomas Polger, Lawrence Shapiro, The Multiple Realization Boo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星
    认知哲学课读的,multiple realization 是一个假设,指一种 mental process 可以由不同的 physical process 实现,与之相反的是 identity theory – 一种 mental process 必须对应一种 brain process。我直觉上是认同 multiple realization 的,但这本书反对它,认为没有证据支持。

  9. Vladimir Propp, 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3.5星
    在结构主义叙事学中似乎很有地位的一本书,我是在看计算叙事学的时候发现好几个算法都是 recover 这本书里提出的叙事要素所以感兴趣的。看完发现大概是因为有严格的形式化结构而且数据简单(童话故事),适合作为初步的模型。

  10. 丹·西蒙斯,海伯利安
    5星
    很喜欢这种一群人每人讲一个故事的结构,素昧平生的人们在命运驱使下相遇踏上旅程,而他们每人的故事都揭开旅程终点那个庞大秘密的一角。六个故事类型、风格各不相同,但被海伯利安这条暗线交织在一起,通向光阴冢内逆时间长河上溯的谜题。
    其实有些故事还是很套路的,神父和“野蛮人”的殖民主义(?)故事,cyberpunk 硬汉派侦探,世外桃源与现代文明的反全球化(?)斗争。但作者的笔力足够将套路也写得很好看,还有背靠西方文学传统的大量用典,不知道作者是真的很喜欢 Yeats,还是只为小说主旨的需要。

  11. 丹·西蒙斯,海伯利安的陨落
    4.5星
    继续上一本的故事,但不再是每个角色分别讲故事而是多线叙事,有些蒙太奇很燃。重点转移到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对抗,悬念和伏线一一收束,但不知为什么觉得没有第一部的震撼感,可能正是少了那种不明觉厉、庄严又可怖的气氛吧。结局谜之圆满,死者死而无憾,生者还有未来。觉得作者对角色都挺好,每个人都有弱点也有闪光点,以及面对命运的尊严。

  12. 弗诺·文奇,深渊上的火
    4星
    太空歌剧+cyberpunk,界区设定是核心设定之一,之二是共生体狗。对外星文明的描写还不错,并不全是披着外星人皮的人类。整个银河系数万光年尺度的 drama 下小人物的命运和挣扎,大部分人物都足够立体,喜欢两棵车行树和狗们。另外文中的宇宙已经是远未来高科技了,但网络水平和 21 世纪初的差不多,不知道是现实世界的互联网发展太快还是其它方面太慢……

  13. 奥斯卡·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
    3.5星
    感觉每一页都充满了王尔德式 quote,尤其亨利就像一个行走的反鸡汤制造机。感觉是那种比起追求小说的价值本身,更像是用来承载作者思想的作品。

  14. Noson S. Yanofsky, The Outer Limits of Reason
    3星
    对这个主题感兴趣,但感觉对相关领域(数学/逻辑学/物理/哲学/theory of computation)有一点了解的人来说太浅了一点。语言悖论、停机问题、双缝实验这些每本科普书都会讲。第七、八章关于科学和 metascience 的 limitation 是最有趣的,不过也只是把相关的问题和 existing research 梳理了一下的程度。

  15. 罗杰·泽拉兹尼,安珀九王子,读客
    3.5星
    一直喜欢泽拉兹尼的其它一些作品。这本情节很紧凑(一本薄书讲了其他某些作者能写成三部曲的故事),设定很有趣。人物塑造并不很丰满,因此这些王子公主的 family drama 也没有太多张力,但为了看情节还是下单了接下来的全套。

  16. -
  17. -
  18. -
  19. 罗杰·泽拉兹尼,安珀志 2-5,读客
    3.5星
    从 2 到 4 感觉在不断上升,悬疑的感觉很好,第一部就抛出的问题被不断 revisit,每一次都揭开更多真相。王子公主们的派系斗争虽然老套但也看不厌。不过到布兰德背上所有的锅之后就没那么有趣,变成了普通的与反派斗争套路,原本挺大的格局也变小了。结局有点仓促,感觉故事从结构上不够完备,缺少一个恰当的高潮部分。

  20. -
  21. -
  22. -
  23. -
  24. 罗杰·泽拉兹尼,安珀志 6-10,读客
    2星
    下部比起上部让人失望,觉得像读海伯利安四部曲那样只看上部就好了。梅林远不如科温有趣,情节如同脱缰的野马,后面格局越来越小,最后又变成了传统的秩序/混沌之战,结局也很虎头蛇尾。

  25. 叶夫根尼·扎米亚京,我们
    3星
    想到所谓的反乌托邦三部曲里只有这本还没看过而看的,情节现在看来比较模板,但在当时应该是开山之作吧,据说另外两本都受了它的影响。最大的问题,不知道是因为翻译还是原文就这样,感觉很意识流,很难看下去……

  26. 司汤达,红与黑
    3.5星
    可能时代加上文化的隔阂,导致不是很能理解人物的行为。于连为什么一心求死,玛蒂尔达在想什么,市长夫人在想什么,最多可以勉强明白而无法共情。而且开始以为是个权谋斗争的故事,看完发现主体就是把妹……

  27. 劳伦斯·布洛克,作废的捷克人
    3星
    想试试布洛克除了马修·斯卡德系列之外的作品,但一开始观感并不好,觉得充满美国人对铁幕彼端的猎奇化想象。但后来觉得有些地方可能是刻意荒诞的夸大,比如救人的过程、想让他假死多久就假死多久的纳粹老头、主角煽动纳粹余党等等。

  28. 劳伦斯·布洛克,The Night and the Music
    3.5星
    似乎是马修系列唯一的一个短篇集,有的是典型的侦探故事,有的不是,甚至有些连故事也算不上,比如标题这篇就只是马修和伊莱恩深夜泡在爵士乐酒吧。我印象最深的是美术史教授杀死身材走样的恋人那篇,还有一两个探案故事,其它一些似乎弥漫着过于强烈的感伤气氛,感觉有点刻意。

  29. 艾萨克·阿西莫夫,银河帝国:基地
    3.5星
    若干年来尝试过两次都没撑过第二章,这次终于看完了,觉得文笔太平,但看到第三章后终于有了点银河史诗的感觉,大时间跨度,历史成为传说成为神话。觉得心理史学的表现和谢顿 proposed 的不同,并不直接预测社会行为,而是预测决定社会行为的政治/经济形势,有朋友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挺有道理……

  30. 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午夜文库
    5星
    飞机上看完,非常精彩。第一次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平时也不怎么看英美古典本格的我,第三部后半全程目瞪口呆.jpg. 所有人都有看上去可靠的证词,但所有人都在说谎,最后所有人都是凶手,而侦探却能抽丝剥茧一层层接近真相。有种舞台剧的感觉,人物一个个登场,剧情在已经很精彩的时候竟然还能再度转进推向高潮。总之各方面都是教科书一般。

  31. 廖一梅,琥珀+恋爱的犀牛,新星出版社
    3.5星
    两个剧本。上一次看这种仿佛完全由 quote 构成的还是王尔德,感觉很多都可以作为恋爱格言送给前任/现任/未来任(?)。不过将近二十年前首演的时候应该很前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