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在谷歌制裁华为这一事件的背景下,但不会对此展开讨论。我的朋友们应该了解我的立场,就不需要多加解释了。
过去两年左右时间里,我越发清晰地意识到一个事实:数据驱动的反乌托邦式社会要么早已存在(美国),要么正在成型(中国),在此种大势下,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既然无法阻止它的到来,如何在这样的社会中,做到尽量不违背自己价值观的生存,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首先作一个定义:我讨论的这种社会图景,是在政府或者资本的主导下,由某种外在权力(政府或大公司)利用手机通讯、GPS定位、电商消费、浏览器追踪、电子档案、人脸识别……等各种方式,通过获取大量的个体数据而对个体进行影响或控制的方式,它有可能导向1984式的极权主义社会,也可能导向《神经漫游者》或者《银翼杀手》式的社会。由于对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是此种情况下社会控制的关键,我将它们统称为“数据驱动的反乌托邦社会”,或简称“数据反乌托邦”。
我对中国的数据反乌托邦感到忧虑,是因为我看不到任何可能认为它不会发生,并且走向极端。中国在数据隐私方面缺乏法律和监管的现状,使得获取大量个体有关的数据极为容易,正如李彦宏的著名发言“中国消费者愿用隐私换取方便”。而阿里、腾讯等集团的业务涉及支付、社交、消费、旅游、保险等方方面面,他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整合这些数据。以阿里为例,这是它的部分子公司:
想象一下你在优酷看了一个关于日本旅游的视频,穷游网利用这个记录给你推荐日本旅游路线,并且根据淘宝消费的用户画像来判断是青年背包游还是亲子游,而淘宝又借此给你推荐儿童旅行用品——这正是阿里已经在做的事。
而把这些数据用于社会控制同样不存在障碍。中国没有企业可以拒绝与政府合作(美国可能也没有),而且中国已经推行的网络实名制和天网系统提供了更加完备的监控。另一方面,中国居民对于这种做法的接受度也更高。这是中国自媒体关于“旧金山公共区域禁用人脸识别”这一事件报道下的最热门评论,反映了这种相当有意思的心态:
微博号@知识分子 微博下的评论
中国政府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来自“是否能给人民带来好处”,对于大部分普通居民而言,这种数据收集在治安、管理等层面带来的好处足以作为justification。而且在已有的网络审查和舆论引导机制下,可能极少量的反对意见也不会形成规模。
而与中国的政府主导不同,美国的数据反乌托邦由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公司打造。英文网络上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极多讨论和行动,不需要我再赘述了。比如开源运动发起者、GNU之父Richard Stallman早就在炮轰这些大公司:
还有各种组织如自由软件的先锋EFF和反追踪浏览器Tor(有趣的是Tor由美国军方发起和资助的背景;这个是题外话),等等。
这股对网络自由的捍卫力量尽管在今天显得式微,但一直存在,得益于美国自Free Speech Movement以来的activism传统和Information Security领域的研究支持。当然Security领域又与美国政府世界第一的信息监控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又是种种微妙。
不再多说,重要的事情是,拒绝使用这些公司的产品很难,比任何人想象的还要难。不久前媒体人Kashmir Hill做过一项实验,屏蔽美国的“Big Five” — 谷歌、Facebook、苹果、亚马逊、微软的所有产品,关于这项实验的记录非常有趣。举例来说:不用谷歌,不止是屏蔽Google.com,你还要迁移Gmail里的八千个联系人,否则无法工作;不用亚马逊,不止是停止网上购物,你也不能访问所有使用AWS平台的网站,以及更多。而且作为独立撰稿人,她的选择其实比大部分人要广,比如我校的学校邮箱使用Gmail服务,不用它对我来说不止是失去某些便利,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在阿拉斯加旅游的时候,我看到过一些荒山野岭里的房子,它们的主人来到北美洲的尽头,甚至远离这片荒芜之地仅有的城镇,离群索居,他们用自己的柴油发电机供电,自己准备燃料应付阿拉斯加的冬天,他们没有网络、没有电话信号,几乎完全与现代文明隔绝。我想如果要逃离数据反乌托邦,恐怕只能像这样,放弃自己的社会身份和人际关系,彻底成为现代文明的局外人。
就像这样的房子
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种程度,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我们无法反抗,也无法逃离,或许只能在被动参与的同时,尽量减少一些合作。我想了一些具体行为,其中大部分是老生常谈,但要真的去做也不容易。
以下部分参考博文《我所知道关于避秦这件小事》。
-
使用duckduckgo搜索引擎代替Google(这个就很难)。
-
使用Firefox浏览器(进阶版:使用Tor浏览器)。
-
禁用各个网站的Cookies等数据收集工具。
-
尽量禁用各种手机应用的权限,这个大家都懂。
-
出门时使用反人脸识别化妆(?)。
-
如果可能,关闭网站的个性化推荐。
-
电影、动画、游戏等尽量购买实体碟,因为平台会将数字内容下架。
-
同理,尽量不买Kindle电子书等平台可以从本机移除的内容。
-
同理,网上看到有价值的文章存到本地。
-
尽量使用开源软件,比如从把操作系统换成Linux开始。
-
选择合适的开源协议发布自己的创造性成果。
-
如果有相关背景,给【】(此处插入Tor,EFF,或你喜欢的组织名字)提供志愿服务。
-
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给【】(此处插入Tor,EFF,或你喜欢的组织名字)打钱。
先想这么多,有机会再补充。
2019.5.20